交通运输是我们国民经济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,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交通基础设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。
11月13日下午,在第十五届环境与发展论坛高峰对话环节,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环境研究中心主任、国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邵社刚透露,通过对交通领域碳排放趋势基于碳达峰情景预测分析结果显示,在低增长、强化低碳的情景下,到2035年,交通领域能耗能够进入平台期。其中,公路运输决定了交通领域碳达峰的时间,会在2025年—2035年间进入到碳达峰平台期。而水路运输领域进入平台期的时间要更长,大概要到2035年。
据了解,在我国,能源供应、工业、建筑和交通运输是四大重点碳排放行业,其中,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大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%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,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最终将占到碳排放总量的1/3。甚至在工业建筑等碳排放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下,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也依然会保持持续增长。
“在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中,将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的十大行动之一。交通运输行业没有用‘碳达峰’这个名词,而是用的‘绿色低碳’来形容,这跟工业领域和城乡建设还是有很大差异的。”他指出。
邵社刚表示,交通领域碳达峰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,一是运输需求的总量仍将增加,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;二是服务品质提升需求不断增强,单位碳排放下降面临瓶颈;三是碳减排成本明显高于工业、进出口行业。
为此,一方面,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开展大量的绿色低碳工作。经他梳理,目前,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重点任务:一是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,二是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;三是开展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四是交通运输结构优化,五是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推广应用,六是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。
另一方面,交通运输在“双碳”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需同时跟进。邵社刚介绍,交通运输部先后在2016年、2022年发布了绿色交通标准体系,包括基础通用、节能降碳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、自然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242项标准。其中,含待修订45项、待制定47项。目前,他们已经发布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系列标准,包括绿色公路、绿色服务区、绿色航道等,同时也正在开展近零碳交通示范区示范要求标准的研究工作。
他建议,交通运输业“双碳”标准体系建设要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接轨,重点是加强低碳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。强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,包括一些ISO碳中和国际标准相关的低碳和零碳技术的攻坚,促进低碳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化的转化。同时,深化与相关部门的互动交流,在国家层面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需要相应的协调工作,如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、交通领域融合技术标准、绿色低碳交通温室气体的自愿性减排项目方法学研究等。